段姓起源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,據《史記•鄭世家》記載,春秋初年,周宣王的弟弟鄭桓公(名姬友,周武王的第十代孫),其子姬掘突,即鄭武公,鄭武公于武公十年(公元前761年)娶申侯女武姜為夫人。武姜生大兒子寐生、小兒子叔段,叔段曾遷居共(今河南輝縣市),故又稱共叔段。《資治通鑒》記載,共叔段的後人從兒子公孫滑開始以段為姓(謂之公孫段氏)。以後子孫繁衍並由河南向外地移居,後人將共叔段定為段姓第一代祖宗。此即《新唐書•宰相世家》所言:“段氏出自姬姓,鄭武公子共叔段,其孫以王父字為氏”。在宋代錢塘儒生所作的《百家姓》中,段姓被排在第218位。今據南京大學出版社、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《中國的民俗》一書介紹,段姓在中國當代前100大姓中排在第78位。(另據大宋姓氏研究會提供的資料為當今第87大姓)。